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從軍磨砥 改變命運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【作者速寫】黃啟域,廣東潮州人,民國三十八年從軍,上尉輔導長退伍後,到國小任教至退休;著有《小市民理財》、《圓夢人生》等書。

 以前潮州的居民生活於飢寒交迫之中,很多人無田可耕,也找不到工作賺錢,且戰亂、天災頻傳,大家到處奔波只為溫飽。十九歲那年,經保長抽籤,與大 我一歲的堂兄同時中籤,一起從軍接受考驗,因而得到了學習機會。
 我被編入十八師五十四團第二營機槍連,清晨號音一響,大家立即起床漱洗,連值星官整理好隊伍,便把部隊帶到馬路上跑步,當時的馬路只舖小石子,沒有柏油,大家都光腳在小石子路上跑步,但沒有一人受傷,也沒有人叫苦,因為這些潮州兵從小到大都沒有鞋子穿,我也一樣。
 部隊還沒配到槍,杜團長想到一個克難的辦法,每一士兵發一節與「步槍上刺刀」一樣長的竹竿當槍,竹竿槍雖然不能練習瞄準射擊,但可以練習持槍、槍上肩、槍放下、刺槍,也可以拿竹竿槍練習轉法及隊形變換等動作,我們每天都在緊張與忙碌中度過。

體認跋涉的辛苦
 不久,部隊被調到金門。當時古寧頭戰役剛結束不久,戰場清理也剛結束,有的民房中了砲彈,牆圮屋垮,有的屋頂被擊破一個大洞,戰爭的慘烈可想而知。島上沒有馬路,軍隊日常所需都靠人力。記得我們到達金門第二天,就派公差到料羅灣,抬煤炭當炊事燃料,抬一趟燃煤費三、四個小時,走到腳底都起水泡,真是苦不堪言。
 民國三十九年,部隊從基隆登船去舟山群島。我們走了幾個小時,以為到達目的地了,誰知還要走到另一個叫馬漠山的小島,但沒橋,也沒有渡船,必須等退潮時,踩著深及大腿的爛泥巴走過去。
 平常小島居民到大島購物都會準備一個很大的木桶,用繩子拖著滑過去,但人還是必須走在爛泥巴裡。我們很艱辛地走完那一段爛泥巴路,接著再走數十分鐘才到目的地。有人以「長途跋涉」形容路途艱辛,在走了這一段爛泥路,我才真正瞭解「跋涉」一詞的真義。

擔任文書 人生轉捩
 我到預幹班受訓是第一期,結業回部隊時,團長親自宣布:「師部預幹班集訓,機槍二連黃啟域獲得前三名。」全團一千多人立即響起如雷掌聲。
 不久後,我被調到預幹班擔任教育班長,集訓的對象是各部隊的現職班長,這些班長都比我年長十來歲,多具有實戰經驗,但是他們很多基本動作都不會,有些還不識字。
 身為上等兵教育班長,我要教部隊所有的班長,感覺比自己當學生更辛苦,白天教他們基本動作及戰技,要扶他們上單槓、跳木馬,晚上還要在昏暗的煤油燈下教他們讀書、識字到很晚。
 因連長有意調整當時的文書職務,由輔導長及其他軍官挑選六人,每人用毛筆在十行紙上寫文章,由輔導長及其他軍官共同評選;結果選上了我,從此我棄武從文。
 擔任文書不必參加早晚集會點名,也不用分擔各種差勤及站崗,主要工作就是處理公文、繕寫報表。文書工作並不複雜,只要按時完成,時間彈性很大,因此我就利用時間練字、看書、寫日記。
 小時候上學讀書的時間不多,能夠如此幸運,都因從小喜歡看書、寫字;感謝上蒼憐憫我這個苦命人,升任文書可說是我人生的轉捩點。

(點閱次數:813)